【散光戴眼鏡會降下來嗎】散光度數能降低嗎 |散光度數會下降麼 |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嗎 |

0 0
Read Time:4 Minute, 39 Second

視力人,聽過散光。“散光”可不是“閃光”,它屬於屈光一種。屈光裏,散光可以算是視之外第二困擾了。

假設人眼球想象成球面,360度上每一個方向有一個度數,如果所有方向上屈光度是,眼球屈光系統一個“籃球”,那麼代表眼睛沒有散光。

可是如果方向上屈光度,眼睛屈光系統變成了“橄欖球”,有些方向屈光度,有些方向屈光度,這會導致散光出現。

輕度散光裸眼視力受影響,可能出現眼部,如頭疼、眼、視力。但是散光,視物會看不清並出現扭曲,看物體會有重影。

05眼睛眯成一條縫,感覺這樣能看得。如果出現了這些症狀,要及時去眼科醫院進行檢查。

散光分兩種,一種是規則散光,另一種散光。

規則散光多數是於角膜先天性異態變化引起,部分患者還可能存在晶狀體散光。有些後天引起散光,比如眼瞼針眼或粟粒腫,用眼姿勢(如眯眼、揉眼、躺着看書),這樣眼皮壓迫角膜會使角膜弧度改變,發生散光並使散光度數增加。

此外,某些眼科手術,如內障及角膜手術可能改變散光度數及軸度。

規則散光主要是於角膜屈光面凹凸不平引起,如角膜潰瘍、疤痕、圓錐角膜、翼狀胬肉。

但其實,「散光」這玩意兒「黔驢」——譽營銷,啥實際,而且不堪一擊……

關於散光,需要糾正一個普遍錯誤觀念:“散光會加重視”(×)。

所以,嚴重影響視覺質量高度散光和兩眼異過散光之外,散光並不是什麼問題,無需擔心其會影響「視防控」,非要矯正。

此外,關於“散光是天生”,我想進一步解釋一下:

上面於“天生”解釋,可合理推測:角膜進行切削、開刀或佩戴隱形眼鏡前提下,通過一些手段改善角膜所處環境(比如有意識睜大眼,糾正、訓練眼肌發力習慣),角膜散光情況會隨而發生變化。所以,散光是完全有可能改善。

1827 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比德爾·艾裏爵士(Sir George Biddell Airy)製作了一個柱面透鏡,使自己400度傾斜散光得到了視覺。

而規則散光(「角膜表面凹凸不平」導致,很少見),視覺效果可以參考梵高畫:

我們研究散光目的於尋找改善途徑,而「內部散光」於大多數人而言是恆定不變,所以瞭解,重點於「角膜散光」。

檢查眼睛朋友們應該瞭解,眼睛生物參數中兩項是「眼軸」和「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初判其中「角膜曲率」:

除此之外,角膜散光可以「角膜地形圖」分為以下三種情況[1]:

所以,東亞人種單眼皮、眼睛、眼瞼脂肪,這些特質造成WTR壓力環境。

一個人角膜散光並非不變,從出生、成年到老年,角膜散光變化普遍具有某種趨勢:

這個過程看來,人類散光早期於『眨眼時,上下眼瞼反覆壓迫角膜,來眼瞼帶狀壓力降低了眼表角膜』,WTR日俱增;而後期,『皮膚,眼瞼壓力減弱』,WTR每下,ATR反彈。

以上手術引發(角膜)散光變化事實,我們可以隱約窺測到角膜散光發生改變規律,並得到一些啓示:

縱觀以上分析,發現,機械因素對散光影響是:

所以,文章開頭建議大家通過「訓練」改變角膜受力環境改善散光——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開刀或者整點什麼高科技藥物、療養之類,做個「訓練」是可能改善某個症狀,傻子才跟練——錯,機械因素佔大頭,應當正本清源地解決問題。「散光訓練」其「吃力,討好」解決方案。

屈光,包括視、遠視和散光。於前兩者發生機制研究,手段是通過動物輸入視覺反饋信號建立實驗性近/遠視動物模型——已知視覺反饋信號(符號散焦、形覺剝奪造成)可以誘發近/視度數發生相應改變(補償信號),可合理猜想,這種信號會散光情況造成影響。

於是,2005年,休斯頓大學和新南威爾士大學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17]——3周恆河猴(屈光發育上人類相似)施加8種處理(如下圖),持續100天左右,觀察其近/視度數、總體散光度數、角膜散光度數前後差異。

分析實驗結果可得知:「視離焦、遠視離焦、形覺剝奪、柱鏡散光」導致了無顯著差異散光變化,且主要影響是角膜散光。

這項研究,我們只能得出,後天環境(視覺信號輸入)可以引發散光,但無法得知其影響機制。

既然常規研究未果,那就迴歸我們前文推測機械因素來探究角膜散光發生機制。機械性致病因素指機械力機體產生作用,所以要考慮能夠發力肌肉。眼睛附近肌肉,即眼外肌(EOMs),負責操控眼球活動,包括四條直肌和兩條斜肌,其分佈及應支配神經如下圖所示。

《Vision Research》1985年發佈一則研究[18],眼外肌角膜施加勻張力可能會導致散光發生和發展(例如,水平直肌拉力增加會導致角膜水平子午線中彎曲,從而導致ATR角膜散光,如下圖),眼外肌整個生命過程中變化可能導致角膜散光後續變化。

生活實例:看向另一個方向時,一些人喜歡通過轉頭、轉身「肢體動作」來改換視角,捨得動動眼珠子看向另——此現象「戴眼鏡」人羣中其普遍,眼睛願意透過鏡片前看(鏡片覆蓋範圍內),而不看向鏡片覆蓋周邊視野——這造成眼外肌發力,摘下眼鏡成了“死魚眼”。(相信很腦補,本高度近視一照鏡子明白了,小丑我自己……)

相關臨牀證:人類受試者進行EOM手術(如斜視手術)後,散光(軸位、度數)和角膜地形圖變化顯著[19]。

前文介紹散光隨年齡變化規律時提到,WTR一生中「增減」變化趨勢來源於「眼瞼帶狀壓力眼表角膜相互作用」,這是眼瞼壓力影響散光現象之一。下面來探究其影響機制。

《American Journal of Optometry & Physiological Optics》1986年發佈一則研究[20],瞼裂大小(變寬眼瞼-睜大眼 VS 位置 VS 變眼瞼-眯眼)會散光造成顯著影響,眯眼誘導WTR增加,睜大眼反之。

生活實例:眼瞼整形手術,即割雙眼皮,術後消腫時(類似眯眼)WTR增加,完全消腫後WTR術前減少(眼睛比術前睜得了)。

有些人可能是天生「上眼瞼肌、眼輪匝肌」導致眼皮撐起來,所以WTR;但是當下許多年輕女孩流行「表情管理」中於「時尚眼神」表達有可能會誘發後天WTR——「遮瞳」顧名思義,是上眼瞼角膜施加了原本不該施加壓力。天生也好,有意也罷,假如你納悶自己散光問題,不妨主動摒棄或者改善一下這種眼神~

《Journal of Aapos》2003年發佈一則研究[21],瞼裂傾斜程度與散光軸位顯著相關(如下圖)。研究人員兩者之間關聯機制,作出了以下兩種推論:

(3)「眼瞼病變」改變「眼瞼壓力」,從而影響「散光」

其實「散光」是符合『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它不是「孤立、片面、靜止、無矛盾」,而是『時刻處在變化之中』,「散光」與「變化」是『不可分割』關係,眼睛某個行為持續段時間,足以引起可視散光變化。所以,改變散光只需要利用其變化,並改變。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2007年發佈一則研究,100名年、成人受試者安排持續60min進行以下三種視覺行[22]:

結果顯示,前兩組受試者「角膜地形變化」程度且靠近中央。

《Cornea》2005年發佈一則研究,多數人散光(屈光度、軸位)和角膜地形圖會表現出晝夜節律[23]。可以合理推測,這是因為人們「夜晚睡覺時」和「白天活動時」視覺行為完全、且呈現規律性交替導致。

《Acta Ophthalmol》1991年發佈一則研究調查[26],研究人員238名近視兒童散光變化進行了期 3 年隨訪,結果顯示:

以上是統計調查研究,下面一篇影響機制研究——《Astigmatic Defocus Leads to Short-Term Changes in Human Choroidal Thickness》(散光性離焦導致人類脈絡膜厚度短期變化)[27]。

有瞭解朋友們知道,所有「視防控」方法是致力於「增厚脈絡膜」這個目標,可以理解為:

所以,如果散光會加重視,理論上應該可以(施加柱鏡後)觀測到「脈絡膜變」現象。

該研究選取樣本「18名28±6歲視力成年人」,分為以下4組:

可以看出,散光離焦導致脈絡膜厚度變化具有以下特徵:

所以,通過這項研究,「散光會加重視」觀點無法證實。

前文提到,「嬰兒期營養情況」後期散光影響,而且嬰兒期散光可能會學齡期視有影響,所以,寶媽備孕和寶寶出生後,應避免「產、營養」或「超重、營養過剩」,於現代寶媽而言需謹防是後者,營養過多會導致過量散光出現。

散光雖然見得會導致近視問題,但是確會「降低視覺質量」,所以,散光還是應當進行。此外,如果兩眼散光情況差異過,會導致患者傾向於使用視力那一隻眼睛,習慣這樣做後,會產生「斜視、視」問題。

見手段戴鏡。規WTR、逆規ATR或傾斜散光可以採用框架鏡或隱形眼鏡來矯,而角膜表面凹凸不平散光則只能戴隱形眼鏡(眼鏡角膜之間液體可以填充處)。總來説,隱形眼鏡效果優於框架鏡,但軟式隱形眼鏡散光時,受眼瞼壓迫而跑動,引起軸位錯位,影響效果。

關於散光矯正手術,有開發空間。可行措施類似於視手術,比如可以使人工晶體曲率補償散光度數,另外,手術切入位置可患者散光情況精準計算,因為傷口癒合後散光會方向改變(前文有提到這一點);於角膜厚度安全患者,可進行激光角膜切削手術來祛除角膜散光。

前文【啓示】中,我們出了許多改善建議,可總結如下:

古語有云:明眸善睞,其中“睞”字一邊兒看意思。所以,「散光改善訓練」同時具有「改善目光呆滯」附加效果。你聽説過京劇師梅蘭芳「馴鴿練眼功」故事,其實上述同款散光訓練:

(視頻裏大多是水平方向上左右活動眼球,記得要「各方向勻鍛鍊」,單一方向過量練習會起反作用哦!)

以上屬於「原理陳述」,那麼,行動起來去改善話,怎樣做科學呢?

延伸閱讀…

散光度數能降低嗎

散光度數會下降麼?

1.「安汰藍太陽花眼肌訓練儀」可以吸附「安汰藍護眼燈」上,可手持使用,辦公佔地兒,小巧可愛萌萌噠:)

2.「安汰藍護眼燈」默認護眼模式下,1h後強制熄燈10min,可以起到「提醒訓練」作用,如果枱燈下伏案工作,不怕忘記訓練導致散光加重了↓↓↓

3.【默認模式M1】「一條龍全套服務」5min搞定——(畫圈+畫菱形+畫星星+畫星星升級+畫心電圖+“金箍棒”擴張+“攤煎餅/刮大白”擴張,變速循環),切地説,是297.6s=4min57.6s,不到5min可以做完上面介紹所有訓練(且有「距離感應」保證訓練效果),速戰速決。

【操作】啓動+確認——即,中間兩下,這麼,即便你是「拖延癌晚期」,基本找不到“麻煩了會兒搞”藉口,可行性不要~

上述這些「改善散光」而設計功能之外,有設置其他功能,如「斜視訓練」(見下圖);此外,默認綜合模式是各種訓練兼容幷包,於趕時間、想要設計個性化訓練用户,設置了上述訓練單項模式,而且訓練時長可自行調整。

650nm單色LED,照度(貼着燈測,距離0.5cm,如視頻中所示)587.3 lx;換算可得,實際使用離為15cm時,照度0.65 lx,完全會刺眼傷眼。

,此光(650nm外光)用來做幾分鐘訓練,對眼睛完全無害,而且,處可簡述如下:

其次,此光:

後,紅光雖,不可貪杯,適合幾分鐘訓練,合長時間照明:

(「安汰藍太陽花眼肌訓練儀」使用示範,單眼皮朋友們需要做這個訓練;結尾處距離感應到超過15cm,訓練幅度不夠,所以罷工。)

如果你散光,那麼你可以我説改善原理「轉眼球+睜眼睛」,平時有意識地去練習一下,同時可以地緩解眼;

如果你散光200度以上(嚴重情況),那麼建議你入手一個這樣「專業、、設計貼心」散光訓練儀,並且堅持使用,不要“散光沒救”類似説法誤導而棄療,這個問題並非無解或需要多麼成本才能解決。

散光孩子中確實見,有研究説中國兒童和青少年中散光患病率有59.0%~72.4%,説超過一半孩子存在散光問題。

其中,有散光並影響孩子看清東西,有的會孩子減輕,而有需要積極治療,否則會影響孩子視力發展。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請到大家喜愛楊誠醫生,以及視光師李娟醫生來大家詳細講講這個問題。

楊誠醫生是廣東省人民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眼科博士,擅長兒童各類型屈光和斜視弱視診療,以及成人近視飛秒激光、表層激光和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治療領域。

李娟醫生是廣東省人民醫院眼科主管技師,眼科碩士,擅長各類型屈光和斜弱視處理,有臨牀驗。  

大家如果想看多護眼乾貨,或想瞭解學術前沿,可以關注“廣東省人民醫院眼科”公眾號哦。

可能很多家長明白散光是啥,有以為散光是眼前總看到“閃光”。

而散光眼球可能類似一個橄欖球,某個軸上稱了,部分光線進入後會發生偏移,會形成一個發散影像。

總來説散光大部分是天生,但有後天因素作用,這裏大家詳細講講:

大部分小朋友散光是幼兒園入學或者年度體檢中發現,3-4歲前出現散光大多是先天性因素引起,説寶寶天生存在眼球導致了散光。

其實人眼球很少是完全規則球形,是出生寶寶,大部分眼球會有一點稱。比如有研究發現生後1周內新生兒中,有67.8%寶寶有於100度散光。

延伸閱讀…

散光要一輩子戴眼鏡嗎?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嗎?

散光是什麼?一次瞭解散光症狀、治療以及如何預防

那麼哪些寶寶天生散光呢?目前確定是,爸爸媽媽直系親屬散光度數、產兒、有宮內窒息史寶寶發生散光風險。

後天因素主要是一些可能導致孩子眼球受壓力因素,包括眼習慣、生活環境、眼部疾病。

見是眼習慣,比如孩子習慣性地眯眼(因為室內照明過亮)或瞪眼看東西(因為室內照明),或看電子產品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以及户外活動過,會導致眼瞼和眼內肌肉過度,久而久之有可能眼球壓或者壓歪了。

其次是眼部疾病,如果有反覆霰粒腫、麥粒腫、上瞼下垂,壓迫眼球,形成散光。

近年有研究發現可能增加孩子散光風險,考慮是因為面部脂肪和眼皮變眼球產生擠壓。

後是一個大家很因素,吃食物過於,缺乏咀嚼。吃東西和散光貌似八竿子打不着,但其實咀嚼運動能夠促進眼部肌肉血液循環,從而預防散光發生。

我們知道散光孩子會看不清楚,然而這種看不清可能會“”,有些散光孩子貌似“視力”,讓家長們防不勝防。

我們門診會碰到這樣情況,有些200度近視孩子,視力表可能只能看到0.1、0.2了,相比之下一個200度散光孩子,視力表有時候能看到0.8,看到1.0,這時家長可能會誤以為孩子視力。

那是因為我們來查視力是E字表,如果是視眼,看起來是一片,無法辨認,而如果是散光,有可能出現看不清但能辨認情況,這樣孩子測出來視力會實際。

所以,即使測出來視力“問題”,孩子貌似“看得見”,但其實散光孩子是看不清楚,而看不清楚,孩子會習慣通過眯眼、擠眼、歪頭來看得(散光中這樣確實),時間了會孩子視力發育產生影響。

視:散光度數,孩子發生近視,且加深得。其中原因目前認為可能是看不清楚,引起眼球代償性變長,視隨之而來。

斜視:因為散光孩子某些方向上是看不清,導致眼睛內的某些肌肉會動用起來,用力調節來看得,眼睛內肌肉地亂調節亂用力,可能會引起斜視。

視:斜視道理類似,散光後眼睛內肌肉會收縮,獲得圖像,如果高度散光沒有戴眼鏡,眼時間一因為眼肌持續收縮而出現視覺,導致頭痛、眼鏡乾、頭暈症狀。

眯眼、歪頭視物:散光孩子看東西立體感、空間感和深度感會受到影響,孩子會感到轉頭、眯眼、斜眼看東西清晰度不一致,可能會通過斜眼、眯眼、歪頭姿勢讓自己看得,可能會讓孩子形成習慣,眯眼和歪頭看東西是一些孩子來檢查視力原因哦。

視:視是一個問題,這裏跟大家展開講講。很多人會有視、遠視或者散光,他們大多數戴上眼鏡能看得清清楚楚。但有些人即使戴上眼鏡看不清,稱為弱視了。

出生到學齡前是視覺發育關鍵期,從眼睛看到圖像,會幫助孩子視覺神經系統發育。如果這個時期孩子散光沒有得到及時發現和糾正,是高度散光(200-300度以上),可能孩子看到是個世界,導致視覺神經無法接收視覺信號,得不到發育,久而久之視覺神經可能知道“何為”,弱視風險會大大增加。

大部分寶寶散光是入園前或者幼兒園定期體檢篩查中發現,我們需要篩查出度數來決定下一步治療措施。

大部分孩子散光還是屬於生理性散光。於嬰幼兒眼球處於發育變化階段,是1-2歲前,如果進行屈光度檢查,很多孩子會有散光。

這樣散光影響孩子看清楚事物,而且眼球發育,散光度數大多數會減小,3-4歲後會消失或保持一個度數。

所以3歲以前寶寶如果體檢篩查發現≤75度散光,大家不用擔心,過3-6個月去醫院複查看看有沒有加深可以了。

如果篩查中發現散光超出生理性散光範圍,是早產寶寶,我們建議到醫院進行驗光檢查,即睫狀肌麻痹下(滴眼藥水或者眼膏瞳孔)採用檢影驗光,並藥效消失後進行復光,這樣才能對散光類型、散光度數及散光軸向做出診斷。

因為視力篩查儀可能存在誤差,會出現篩查顯示散光,準確驗光後散光情況,所以還是醫院驗光結果準。

3-4歲前小小孩,如果有75度或100度左右散光話,隨年齡增長可能會減少到75度以內。

但如果孩子有150度或200度以上散光,眼球基本上不太可能會往生理性散光方向去變化了。

散瞳驗光檢查後,眼科醫生會孩子散光度數、視力是否達標、視功能情況、是否有斜視情況,來綜合判斷孩子是否需要通過戴眼鏡散光。

戴眼鏡散光(普通框架眼鏡或者散光硬性隱形眼鏡可以)讓孩子看清,保證孩子學習和生活,避免於看不清導致視加重、斜視、視、視問題。

寶寶配戴散光眼鏡後,如果沒有斜視、弱視話,3-6個月需回醫院複查一次,假如度數變化,戴鏡視力,後續每半年複查一次可以。

後續如果寶寶度數變化,一副眼鏡多可以戴1年到1年半。過了這個時間,就算度數是,我們建議要更換眼鏡,因為孩子長高了,臉部會變寬,雙眼瞳孔之間距離(瞳距)會變寬,這時眼鏡會太小太了。同理如果一年內孩子高了很多,可能要及時換鏡。

因為散光可能對孩子眼睛和視力發育有幹擾,所以建議大家遵循發現治療原則,即使孩子有説看不清楚,要注意以下方面:

重視體檢篩查結果,發現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注意觀察孩子用眼習慣,如果發現孩子總喜歡眯眼、歪頭、斜眼看東西,或低頭眼上翻,揉眼或眨眼,應該及時去檢查看看。

培養孩子用眼習慣,創造用眼環境,增加孩子每天户外運動時間,這點於預防孩子近視和散光,籠包粑粑之前文章介紹過了(大家可以戳這裏回顧哦)。

孩子一系列檢查,終於戴上眼鏡,家長來説可以鬆一口氣了,但孩子來説考驗後面。

病例信息
疾病描述:
孩子3歲11個月,視、散光,醫生建議配鏡。配鏡,以前從未戴鏡。戴鏡後適應,十幾二十分鐘後流淚,眼睛微紅,摘鏡後轉。附圖是鏡片資料。(2019-02-28填寫)
疾病:
視散光配鏡(2019-02-28填寫)
希望得到幫助: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是眼鏡不合格嗎?我應該怎麼處理?
患病時長:
於半年
就診醫院科室: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斜視弱視專科
用藥情況:
最近眼睛癢,自行購買滴複方牛磺酸滴眼液
過敏史:
無(2019-02-28填寫)
既往病史:
既往病史:無 (2019-02-28填寫)

Happy
Happy
0 %
Sad
Sad
0 %
Excited
Excited
0 %
Sleepy
Sleepy
0 %
Angry
Angry
0 %
Surprise
Surprise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