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性白內障如何預防】預防早發白內障補充維生素ACE |淺談早發性白內障 |小心早發性白內障 |

1.後囊膜下白內障(Pos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s):影響水晶體後囊部位白內障,這種類型白內障病程常比其他類型進展。

2.皮層白內障(Cortical Cataracts):影響水晶體外圍邊緣白內障,從水晶體外圍開始,輻射狀方式影響水晶體中心位置。

(一) 視力減退,看電視、報紙模糊不清。

(二) 近視或遠視,看物體有重疊影像。

(三) 遠視突然減輕,需要戴老花眼鏡。

(四) 發生眩光現象,夜晚,看燈光時會出現光暈,導致駕駛困難。

(五) 夜間視力減退,需要光線照明。

(七) 光,畏光。

(九) 放著不管,治療可能會失明。

眼睛水晶體主要是水及三種蛋白質所組成(Alpha、Beta、Gamma -Crystallins),這三種蛋白質佔組織乾90% ,並具有高度透明性。造成發性白內障原因包括:過度暴露於紫外線、糖尿病、抽煙、使用類固醇藥物、、血壓、眼睛受傷或發炎、高度視、青光眼、飲酒過量。但現在多研究證實,藍光產品大量問世,使3C重度使用者且大量地接觸短波長、高能量藍光,水晶體內蛋白質受到高能量藍光影響,產生蛋白質變性、聚集、降解,使水晶體變得,導致光損傷,進而誘發發性白內障出現。

內障是眼疾之一,雖然多數是因老化引起「老年性內障」,但臨牀上不乏中壯年,產生「發性白內障」,醫師表示發白內障原因眾多,能預防做法避免高度視,兒童期開始關,若小學畢業前能將度數控制500度以內,未來會成為高度視,能降低發白內障風險。

兒童關視力,若小學畢業前能將度數控制500度以內,未來會成為高度視、能降低發白內障風險。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部主任呂大文表示,55歲以前產生白內障,稱為發性白內障,近年來這類患者比例提高,主要是高度視患者增加,加上時間使用智慧型手機電腦,或事近距離用眼活動;此外,中壯年欠缺白內障警覺,沒有定期做眼睛檢查,是年紀需要換人工水晶體原因。

高度近視雖然是發性白內障因素,是有機會預防一點,呂大文醫師表示,要兒童視力開始關,來説,若小學三年級前度數超過300、小學畢業前度數別超過500度,未來會成為超過600度高度視。

來説,若小高度視患者,沒有養成用眼習慣,這類兒童後,度數持續惡化,導致白內障眼疾提早出現。

延伸閱讀…

淺談早發性白內障/文:沈孟娟醫師

眼忙族黏3C 小心早發性白內障

此外,平時出門戴太陽眼鏡防紫外線、避免時間眼、控制糖尿病、避免眼球外傷,是降低內障找上門機率。

◎案例1:過40歲生日黃經理,去年因為看近看不清楚,到眼鏡行換了一副老花眼鏡,不到半年,因為每次看桌上開會簡報吃力,再配一副鏡片。

他擔心視力會,怕過一陣子得花錢重配一副眼鏡,讓他憂心忡忡。

◎案例2:娃娃臉「張」雖然42歲了,但身材保養得宜,經常有人會誤以為是30出頭小夥子,不過他最近看報紙或滑手機,常不自主地將眼鏡上推,旁人取笑他「洩漏年紀了」,不僅讓他玻璃心碎地,他問:「道我有老花眼了嗎?」

上述案例門診十分見,詳細檢查,兩人病因其實不是老花眼,而是罹患「發性白內障」,會出現視力衰退、毛玻璃視覺、眼睛症狀。

延伸閱讀…

預防早發白內障補充維生素ACE

青春正好視力卻老小心早發性白內障找上門

早期內障多半發生60歲左右老年族羣,但近年來罹患年齡層顯著下降20年,30-40歲年患者十分見。

▲罹患內障年齡層降低,醫師提醒定期檢查外,要控制使用3C產品時間;圖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梁中玲)

▲罹患內障年齡層降低,醫師提醒定期檢查外,要控制使用3C產品時間;圖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梁中玲)

詢問患者平時眼習慣,發現每天盯著3C產品時間達810時,到室外休息時間不到30分鐘。

上述患者多沒料到自己正值打年,白內障這「老人病」扯上關係,因此初期會誤以為是視加深,於是選擇更換鏡片,或排斥醫,雖然一開始配完眼鏡或休息一陣子會覺得好像有改善,但輕忽了白內障問題,以至於原本可先點藥,延緩加重程度,後得動刀換人工水晶體,讓人十分捨。

當眼球內水晶體發生而造成視力缺損疾病內障一種,早期以往白內障病徵大多60歲以上族羣會發生,美國PBA協會統計指出,內障是全球人類失明主要原因。

近年於3C和電子產品盛行,人們花費大量時間盯著電腦螢幕、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眼睛大量接觸藍光,經研究發現指出內障患者年齡降低,年齡不到30歲就出現早發性白內障,以往60歲以上退化會出現白內障,病徵發年齡往前提早,這病名-發性白內障。

楊志盛總院長表示,診斷後發現李姓男子雙眼罹患發性白內障。經施以微切口、無縫線超音波水晶體置換手術後,讓病患視力恢復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