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胬肉手術幹細胞移植】翼狀胬肉手術 |洪晶教授 |淺談翼狀胬肉的手術術式選擇與手術操作要點 |

 編者:翼狀胬肉是一種眼表疾病,瞼裂部球結膜及結膜下組織變性,瞼裂區侷限性球結膜充血,增生血管角膜方向生長,纖維血管組織侵入角膜呈三角形增生,外觀如翼狀。其臨牀上伴視力下降、散光、畏光、異物感、眼紅症狀。手術治療是其主要治療方式,然而患者情況一,手術方式多樣,如何選擇?作為應用泛的術式之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結膜移植手術,術中操作有何要點?來北醫三院洪晶教授我們詳細解答了這些問題。

求實問道,守創丨洪晶教授談眼科廿載傳承跨越,展望未來

翼狀胬肉是眼科一種病、多發病,發病機制目前確。該病不僅影響患者眼部美觀,可因胬肉伸展角膜中央引起散光,或者頭部長入黑眼珠表面遮蔽瞳孔而影響視力[1]。手術是治療翼狀胬肉常用手段。但要降低切除術後達40%複發率是眼科醫生面對一個難題[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4年5月間162例(186眼)翼狀胬肉臨牀資料,觀察三種手術方式降低術後翼狀胬肉複發率效果,現報告如下。

2010年7月2014年5月武漢市第六醫院眼科行手術治療原發性翼狀胬肉患者162例(186眼)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9例(95眼),女83例(91眼)。將患者分為A、B、C 3組。各組間患者年齡、性別及胬肉大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 1)。

3組患者採用常規表面麻醉,鏡下行手術治療,術後塗抗生素眼膏,包紮術眼。

A組患者行翼狀胬肉切除術:2%利多卡因行胬肉體部及上方角膜緣結膜下浸潤麻醉。開瞼器開瞼,胬肉頭部前0.5 mm作角膜淺層剝離,淚阜方向作球結膜鈍性分離直至淚阜外緣處,剪刀性分離胬肉和角鞏緣粘連,其根部剪除。

B組患者行翼狀胬肉切除聯合遊離結膜瓣移植術:A組手術基礎上,創面顳上方取合適大小帶蒂球結膜上皮組織,旋轉180°後平鋪於鞏膜暴露區,10-0尼龍線縫合於角鞏膜緣及淺層鞏膜。

延伸閱讀…

翼狀胬肉手術

角膜緣幹細胞移植治療翼狀胬肉的圍術期護理

C組患者行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角膜緣幹細胞移植術:A組手術基礎上,於患眼上方球結膜處設計一個胬肉切除範圍大小相宜呈梯形狀帶角膜緣幹細胞結膜瓣,分離角膜緣內側1 mm處,其切斷。確保移植片上皮面向上平鋪於鞏膜裸露區,角膜緣,並採用10-0尼龍線植片於淺層鞏膜上。

所有患者術後隨訪0.5~1年,3組患者術後修復時間、併發症發生率、複發率和治癒率情況進行評價。同時,於術前1天和術後1、3個月各組患者進行淚膜功能檢查,採用淚膜破裂時間(tear break-up time,BUT) 來評估各組患者淚膜定性,正常值15~45 s,<10 s;基礎淚液分泌試驗(Shirmer I test,SIt) 來評估淚液分泌量變化,正常值10~15 mm/5 min,<10 mm/5 min。

痊癒標結膜無充血表現,角膜透明,創面,無新生血管和翼狀胬肉發。復發標球結膜充血,並有纖維血管組織增生,侵犯角膜。

延伸閱讀…

洪晶教授:淺談翼狀胬肉的手術術式選擇與手術操作要點

兩種不同手術方式治療翼狀胬肉的療效分析

採用SPPS 17.0軟件,計量資料x±s表示,組間採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採用χ2檢驗。檢驗水準取ɑ=0.05,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A組患者術後修復時間顯於B、C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而B、C兩組間修復時間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癒復發方面,B組6.6%(4/61)和C組3.0%(2/67)於A組患者複發率43.1%(25/5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後修復時間和治癒率方面,C組明顯優於B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2)。

術前,A組術後1、3個月BUT、SIt無顯著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及C組患者術後1、3個月BUT術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152,P=0.007; χ2=14.837,P=0.001);但2組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02,P=0.441)。B組及C組SIt指標術後1個月術前變化著性差異(χ2=0.120,P=0.731; χ2=6.683,P=0.009);術後3個月術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2.257,P=0.002);但B、C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77,P=0.497)。見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