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白內障晶體好嗎】答案來啦 |有哪些方法 |白內障手術矯正散光 |
很多人眼睛有散光,但大家可能知道,做白內障手術時候,是可以順便散光一起治療。今天我們來講講白內障手術時矯散光原則和幾種方法。
,什麼是散光?
散光見,很多人聽過,但散光是怎麼回事,説得幾個。
像圖片上,沒有散光眼睛,看物體會聚焦出一個成像,而散光眼睛,看物體會呈現出有一排虛影像。
其實散光那麼,並非一無是處。咱們眼睛生理性散光是50°左右,低度散光是有生理意義,雖然會有成像幹擾,但可以增加景深。
所以,我們矯正散光時,目標是眼睛散光降低到100度以內,而並不是矯到〇。如果您術前檢查測量角膜散光125度以內,有時是可以,術後視力雖然可能達不到0.8以上,但基本上不太影響工作和生活。散光>150°患者,矯正散光對術後視力提高有幫助。如果您想要選擇高端人工晶體,例如三焦點人工晶體、雙焦點人工晶體、無屈光性人工晶體時,散光要重點關注,在手術設計時,考慮散光矯到100度以內,否則,您可能為高端晶體花了很多錢,後看不清,還不如單焦點晶體效果。
做白內障手術時,怎麼散光?
白內障手術,可以通過術前設計,通過調節人工晶體度數,白內障手術同時矯正您近視或遠視,而且,這完全是順手而為,需要額外花費,需要增加額外手術步驟,我們稱其“買一贈一”。但人工晶體,對散光無能力。
另外,散光近視遠視,它是有方向,我們説散光軸,有散光眼睛看月亮,有人看成一橫排,有人看成排,因為兩者散光軸方向不同。我們矯正散光時,不能像矯近視那樣換一下晶體度數,還需要考慮軸位。軸位不準,不僅矯正不了散光,會加重它,所以白內障手術中矯正散光,要規手術麻煩了許多。但大度數散光矯正,對患者術後視力改善是有幫助,麻煩值得。
適用範圍:散光軸90°~170°,散光值<125°
內障手術會眼睛右上方製作一個2.2~3mm切口(因為大部分醫生是右手持超聲乳化手柄),這個切口可以鬆解30~50°散光,但這種方法只能鬆解軸右上方(90°~170°)散光,於軸左上(0°~70°)患者,切口不僅解散光,會加重一點散光。所以,您需要一點運氣,如果您散光值<125°,並且軸向符合要求,那麼可以單純切口來松解散光,需要額外花費。
缺點:增加額外費用,散光晶體有軸位要求,有轉軸可能性
植入散光型人工晶體前,需要人工標記軸位,然後手術中調至該標記點處,人工標記誤差2°~5°。如果有手術導航設備,可以增加精度。最佳方案是使用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手術,可以晶體囊膜平面激光做精準標記,這種方法晶體對位誤差<1°,矯正效果,是理想手術方式,不過費用。
散光型人工晶體晶體眼內有4%概率發生旋轉,如果旋轉散光矯正效果將下降,加重散光,需要做一個調位手術晶體調回到術前設計方向,個別情況需要多次調整。
高度視患者植入張力環有助於人工晶體軸位,不過張力環有額外醫療支出。
這種方式避免了轉軸麻煩,但能力,只能適用於200度以內散光,我個人經驗,150°~200°這個散光區間,其矯正能力不是太好。這種方法可預測性稍差,有時會發生散光矯正問題。而且需要選擇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手術患者才能使用該選項,費用。
以上三種方法屬於預測性,術前眼部參數計算預設方案,矯正效果受檢查準確性限制。目前技術而言,散光測量並不是,有時設備,時間,多次測量角膜散光,每次結果,術前測量系統誤差醫生散光帶來困難,這種情況下,醫生會自己經驗,取多次檢查均值,或者取值自己信賴設備數據來實施散光矯正,個別患者可能會有誤差。
下面這種方法,屬於術後矯:
很多患者患白內障之前有散光,需要戴眼鏡。而年齡增長,患有內障後,醫生建議手術治療。於這類患者,如果做白內障手術同時散光矯正了,手術後可以摘掉眼鏡,生活會很多!這個願望,過去是實現,因為過去人工晶體材料沒有散光功能。人工晶體本身體積,需要精密度工藝,如果加上矯正散光功能,製作會。而技術發展和應用,目前有了可以矯正散光人工晶體,可以治療內障同時矯正散光想法變為現實!
內障是眼晶狀體,所以內障手術是晶狀體摘除,換上人工晶體。然而散光是發生眼角膜上,而不是晶體上。
換句話説,摘除內障換人工晶體只是解決白內障問題,而解決不了角膜散光問題。做了內障手術換上人工晶體,散光存在,所以手術後是免不了戴眼鏡。帶矯散光功能人工晶體是矯正散光眼鏡功能附加人工晶體上,這人工晶體的製作工藝提高了。
這個想法醫生們和醫療工程人員有,只是後來有了技術才能這種人工晶體製造出來。好像我們提到過多焦點人工晶體,是高科技產物,是。
但是任何一種技術實際應用離開與並行相關技術支撐,矯正散光人工晶體例外。這種新型人工晶體上市,到放入患者眼內,中間需要高科技設備和技術平台才能實現。概括起來,達到理想散光矯正人工晶體植入需要以下三個關鍵性條件。
是飛秒激光設備使用。高精度晶體要求晶體不偏不倚、當地放入晶體囊袋內。飛秒激光機數字化設置替代手工撕囊,晶體前囊,激光打開一個正圓缺口(如下方左圖所示)。而傳統手工撕囊想保證每個撕囊缺口這麼標準,是不太可能。另外,飛秒激光機有另外一個能力是激光能量白內障核標準地劈成幾瓣(如下方右圖所示)。這樣可以大大地減少超聲(核)能量,能夠減少手術風險,使手術時間縮短,安全,效果。因此,飛秒激光應用是實現這種高端晶體設計要求條件之一。
延伸閱讀…
手術顯微鏡導航系統:需要説一點是,矯正散光人工晶體是有軸向,像是散光矯正眼鏡是有軸向一樣。人工晶體放入囊袋後,確保散光軸位於手術前確定散光軸上,有偏離會影響術後效果。手術操作中,肉眼是判斷這個動態變化。安置德國蔡司顯微鏡CALLISTO eye內障手術導航系統,會地告訴醫生晶體散光軸向和位置(下圖中三條線)。這樣散光晶體軸位才能精準地放置所需角度上,保障術後效果。
中國步入老齡化,內障手術需求呈上升趨勢。患者對術後視覺追求看得見,到看得清、看得,希望實現脱鏡生活。
那麼,得了內障伴有散光,還有望通過手術實現“脱鏡”嗎?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眼科部醫生來告訴您。
所謂“散光”,是指角膜散光,是“屈光”一種,它像視、遠視影響視力。散光形成與眼球弧度各個角度有關,可以理解為角膜“圓”,導致成像不夠。散光需要佩戴眼鏡才能獲得視力。
散光患者得了內障棘手,常規白內障手術植入普通晶體是不能解決散光問題,這是很多患者內障手術後戴眼鏡視力是原因。手術後可以通過佩戴矯正散光眼鏡,獲得視力。
2、能不能通過手術既治療內障,改善散光問題?
散光,目前有散光矯正人工晶體。通過內障手術植入散光矯正型人工晶體,可同時解決白內障和散光,術後可以獲得裸眼視力。
但是植入散光晶體手術植入普通晶體手術要求,要求精準晶體位置和方向,這於技術方面要求。
統計,台灣罹患內障患者升高,其中有人合併有重散光問題。雖然人工水晶體能改善內障困擾,無法解決「散光」問題,使得術後看東西「疊影」,眼科醫師建議,想改善此狀況,選對水晶體是關鍵!
延伸閱讀…
老年性內障是一種老化現象,隨著年齡增加,水晶體會發生硬化、情形。統計,國人罹患內障盛行率,60 歲以上有 80%、70 歲以上達 90% 以上,是老年人很普遍眼部疾病。
人工水晶體不只一種,各功能有助改善視覺敏感度
然而,於每位患者情況一,健保給付人工水晶體無法完全滿足所有需求,因此,有著功能人工水晶體出現,以求能進一步改善視覺靈,提升視力,促進生活品質。
內障合併重散光,矯正散光人工水晶體來幫忙
奧斯卡眼科中心醫師梁章敏表示,是許多內障患者合併有重散光問題,就算進行手術治療、改善內障問題,散光無法解決。術後看東西不免有、疊影感,需另外配戴散光眼鏡、進行雷射手術才可解決。
龔雅欣醫師説:「過去白內障合併散光問題患者如果想要矯正散光,可採用三種方法:一是術後繼續配戴散光眼鏡;二是在手術過程中進行角膜切口手術;三是於術後二個月後,進行雷射屈光手術。」
矯正散光人工水晶體,擺脱眼鏡糾纏能濾藍光
梁章敏醫師指出,隨著醫療,現今已有「矯正散光人工水晶體」,能讓患有散光問題白內障患者,白內障手術後,能完全擺脱眼鏡束縛,無需多花雷射手術費用,一次手術可同時解決白內障散光問題。
目前新型散光人工水晶體,加入日本工藝非球面設計,不但能矯散光能減少球面像,能提升視力品質;並能減少球面像,提升夜間視力,提供比靈,獲得視覺品質,讓生活。
術後視力品質大提升,能增加術後意度
梁章敏醫師收治內障合併散光患者,因單眼白內障求診。醫師建議下,使用了新型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術後裸眼視力達到 1.0 以上,患者意度。
而患者另一眼,因為早期發生了內障,因此,使用了人工水晶體,散光問題獲得改善,術後裸視 1.0,需另外配戴眼鏡,不便。後經梁醫師建議,進行了雷射手術去除散光度數,得以完全脱鏡。
他進一步説,「視力品質」是內障手術意度好壞關鍵,因為患者進行手術提升視力,若是無法達到其要求,會影響意度。而「視力品質」指標,術後生活品質提升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