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少兒白內障】長庚醫訊 |先天性白內障 |白內障手術 |

0 0
Read Time:5 Minute, 36 Second

先天性內障是兒童眼病。出生後第一年發生晶體部分或全部,稱為先天性天性內障。於嬰兒出生時

已有引起晶體因素,但未出現白內障;而晶體是一歲內發生,因此先天性內障稱嬰幼兒白內障。先天性內障可以是家族性或是散發;可以單眼或者雙眼發病;可以伴發其它眼部。此外,多種遺傳病或系統性疾病可伴發先天性內障。但是是隻表現內障一異。本病有許多種類型,有病因。明確診斷,有時需做實驗室檢查。於先天性內障早期即可以發生剝奪視,因此其治療於成人內障。  

1、前內障:是胚胎時期晶體泡從外胚葉完全脱離所至,雙眼晶體對稱,位於晶體前囊,成一圓點狀,有時突出於前房呈金字塔形,範圍。影響視力。

2、後內障:其位於晶體後囊,此種內障雖然靜止性,但接近眼球光學中心,故視力影響。

3、繞核白內障:雙名板層白內障,是兒童白內障,雙側稱,此種內障晶體胚胎核透明,其特徵是圍繞胎兒核的板層。在核周圍有許多帶形包繞,並有許多白色條騎跨帶形區赤道部上,故稱繞核白內障,其視力下降程度與中央區核大小及密度有關。

4、冠狀白內障:側稱,有遺傳因素,晶體多青春期後出現。位於周邊皮質深層,呈大小不等短棒狀,水滴狀,其園端指向中央,於呈放射狀排列,形如花冠,此種內障靜止性晶體中央部透明,影響視力,位有些病人伴有老年皮質性白內障。

5、全白內障:雙側對稱晶體完全,病因可以是遺傳性合併其他眼部畸形,可以於子宮內炎症引起。  

雙側完全內障如果視力0.3以上,則手術。但嬰幼兒無法檢查視力,如果白內障位於中央,通過周邊部分能見到眼底,可不考慮手術。可長期用擴瞳劑,直到能檢查視力時,決定是否手術。但是阿托品擴瞳,產生了調節麻痹,因此閲讀時需戴眼鏡矯。

應該注意是視力晶體密度有關,而範圍關係密切,如5.5mm晶體2.0mm視力可能。

以往認為完全內障手術。實際上術後及時採用遮蓋療法、光學(戴鏡、配接觸鏡)、經絡穴位按摩、精細訓練、紅光刺激、後像治療,還是可以達到視力。

眼部 :應瞭解患兒視力。因3~4歲以下兒童難查視力,可通過患兒固視反射,或外界環境反應能力視力進行判斷。晶體性質和程度、是加重還是退行,應定期做裂隙燈和眼底檢查。

全身 :應注意是否伴有其它系統,請專科醫生檢查,以便排除心血管和中樞神經系統疾患,防止手術麻醉時發生意外。

此外,應仔細詢問病人家族史和遺傳史,有助於疾病診斷和瞭解後。

(2)手術時間:白內障類型,選擇手術時間。

雙眼完全性內障: 應出生後1~2周手術,不可超過6個月。另一眼應第一眼手術後48時或時間內手術。縮短手術時間間隔目的更為了防止在手術後單眼遮蓋而發生剝奪視。

雙眼不完全性內障 若雙眼視力0.1或於0.1,不能窺見眼底者,應爭取早日手術;若周邊能窺見眼底者,急於手術。

單眼完全性內障 :以往多認為單眼完全性內障手術後不能恢復視力,因為30%~70%完全性單眼白內障並發有其它眼部(眼球、眼球震顫、斜視以及某些眼底病),同時已有視存在。但近年來臨牀資料表明,如果能新生兒期出生後7時內手術,術後雙眼遮蓋,第4天配帶接觸鏡(26.00~30.00D),定期隨診,直至可辨認視力表時,有多患眼是可以達到0.2以上。而如果1歲後手術,即便手術,瞳孔區,視力達到0.2。因此彆調眼白內障早期手術,並且要儘完成光學,配合嚴格術後視治療措施。

風疹症候羣患兒過早手術。因為感染後早期,風疹病毒還存在於晶體內。手術時潛伏晶體內病毒釋放而引起虹膜睫狀體炎,有5%一2%在手術後炎症而發生眼球萎縮。風疹症候羣內障多中央,周邊皮質,因此可選用光學虹膜切除術。

(3)手術方式:自1960年Scheie改進了內障吸出術後,目前該手術於治療先天性內障。此手術、安全,可用於出生後新生兒。光學虹膜切除術有侷限性,線狀摘除術和刺囊術很少應用。

光學虹膜切除術: 適用於散瞳後可提高視力且範圍板層白內障、核性白內障或前後內障。虹膜切除後改變了瞳孔大小和位置,切除部位選擇顳上象限,上瞼遮蓋,外觀無影響。

內障吸出術 :全麻下手術,手術鏡,1%阿托品充分瞳孔,角膜緣切口2mm長,刺囊刀或號針頭伸入前房後,將晶體前囊膜充分劃破,注吸吸出前囊膜和皮質。

(4)YAG雷射膜性內障: 先天性內障吸出術後90%有繼發膜形成,1/2以上膜需手術切開才可提高視力。1982年YAG雷射於治療膜性內障後,有條件地方應用,它具有、和安全優點。一次手術成功率97%,95%以上治療後視力增進。內障吸出術後一月行YAG雷射後囊膜切開術,囊膜切口直徑可為3.7mm。

(5)人工晶體植入:Choyce(1955)先天性白內障用前房型人工晶體,但有許多併發症,現不用。Shearin8(1977)後房型人工晶體,近年來後房型人工晶體於成人和兒童。

嬰幼兒和兒童植入人工晶體目的,提高視力,能防治弱視和發展融合力。但是於嬰幼兒和兒童眼組織特點,術中和術後併發症顯多於成年人,因此作為手術,2歲後手術。

術中併發症: 嬰幼兒和兒童鞏膜堅硬度,術中有鞏膜塌陷傾向,是鞏膜切口時發生,嚴重者有眼內容物流失危險。

術後併發症 :於鞏膜塌陷,前房,晶體植入與角膜內皮接觸,可造成線狀角膜炎,但嬰幼兒和兒童角膜內皮活性,所以術後48~72時恢復。其它併發症成年人術後併發症。如虹膜睫狀體炎,眼內炎、泡性角膜病變,黃斑囊樣水腫、青光眼。

嬰幼兒角膜曲率半徑應全底下測量,並測屈光度。白內障術後6日戴接觸鏡。屈光度是隨著年齡增加而遞減。於1月者+35D,1月+十30D,2月+25D,3月+20D。應該定期進行屈光檢查,2月嬰幼兒每週1次。1月者每月2次,2月者每月1次,後可延檢查時間間隔。戴親水軟鏡或硬鏡可,但高度數正號鏡片不合適。小學生應有2副鏡片,遠用,一閲讀。

先天性白內障術後應積極治療剝奪視。理論上説,及時以上手術時間安排,患者可以獲得理想視力。但是臨牀往往理論脱節,很多患兒視力並沒有獲得如期進展。術後視力能否提高,程度上取決於父母配合和,因為1~6歲患兒多不合作,需換許多鏡片。於單眼先天性內障患者來説,術後(包括第一次手術後)管理關鍵,做好嚴格遮蓋,堅持戴矯正眼鏡,因為患者有一隻健眼,所以遮蓋幼兒患者來説是十分困難事情,他準備拉開眼罩。而於雙眼先天性內障患者,術後管理關鍵,堅持戴矯正鏡,要做好雙眼交替遮蓋:嬰幼兒會指認視力表,我們無知道他哪一眼視力一些、哪一眼視力差一些,可雙眼輪替遮蓋,讓雙眼有強制視物機會。如果任意放開雙眼,有可能導致某一眼視力,等到患兒會指認視力表時,該眼視力可能降低到接近於盲,無可救治。

遮蓋療法、光學(戴鏡、配接觸鏡)外,先天性白內障術後弱視治療措施有經絡穴位按摩、精細訓練、紅光刺激、後像。術後視力能否提高,取決於父母於療法選擇。採用精細訓練、紅光刺激、後像療法需要孩子主動去做,家長需要檢查和控制孩子主動做質和量;過度訓練可能導致視產生近視;中醫經絡穴位按摩是祖國文化瑰寶,只需要患兒動接受,能夠確保治療質和量。進行按摩治療應把握時機,第一次手術3個月後可進行治療;植入人工晶體3個月後及時進行治療,會產生效果。而植入人工晶體若干年後考慮採用按摩療法,則收效不如前者。

總之,使先天性內障患者恢復視力,減少弱視和盲發生,應該強調早期手術重要性,以及術後配合積極光學措施和治療措施。  

當新生兒有一眼或雙眼思白內障時,應該其病因。如果有陽性家族史,遺有關。此外,環境因素影響是其發病原因,有部分是全身疾患並發病。即便是家系分析或是實驗室檢查後,有1/3病例不能查出病因。這類原因不明白內障稱為特發性白內障。病人沒有其它眼部,無全身疾思,可能系多因素造成品體。推測這組病人中有1/4是常染色體顯性基因突變所致。有部分系統性疾病有關,但是於系統病表現而或不能辨認。

1.遺傳 近50年來於先天性內障遺傳已有深入研究,有1/3先天性內障是遺傳性(圖2,圖3)。其中染色體顯性遺傳多見。我國統計資料表明,顯性遺傳佔73%,隱性遺傳佔23%,見伴性遺傳報導。血緣配婚比率地區或國家,隱性遺傳並見。

先天性內障遺傳學研究雖然已有了百餘年歷史,但是於本病有類型,基因位點和遺傳異質性,因此給研究帶來了困難。50年代即開始研究先天性內障基因位點,有12個致病基因位於染色體位點。目前發現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先天性內障有3個,位點2個染色體上。有一種類型白內障(後極型)致病基因位於16號染色體親血色球蛋白(haptoglobin)連鎖;有一種類型胚胎核白內障致病基因位於2號染色體,另有一種類型胚胎核,胎兒核白內障致病基因位於1號染色體。顯性遺傳白內障於外顯率,因而表現顯性遺傳,即隔代遺傳,這樣病例有可能認為隱性遺傳或是原因不明先天性內障。

染色體隱性遺傳白內障見。多近親配婚有關。親配婚後代發病率要比配婚後代發病率高10倍以上。是核性白內障。隱性遺傳白內障會出現分類錯誤,因為配婚家族中,如果父母表型,但是內障致病基因攜帶者,其子女中如有一名先天性內障患者,會被誤認為是原因不明白內障。

於目前沒有檢出隱性基因攜帶者方法,因此禁止親配婚是減少隱性遺傳白內障措施。現已知此類內障有2~3個致病基因。

X-連鎖隱性遺傳白內障見。有1個致病基因。男性病人多核性白內障,靜止不變或者發展成熟期內障。女性攜帶者有Y字縫,沒有視力障礙。

動物實驗觀察到遺傳性先天性內障,如脈鼠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核性白內障、隱性遺傳兔Y字縫白內障,後可發展完全性內障。

無家族史散發性白內障,有可能是染色體顯性基因突變,患者該家系第一代內障思者,其子女會有50%患病機會。

先天性內障分子遺傳學研究中,發現其結果是不一致,這是於本病有基因位點,並呈多態性。DNA重組技術研究中,發現晶狀體γ基因缺陷可造成遺傳性先天性內障。另有學者認為白內障發生是21號染色體。晶體蛋白基因缺陷和12號染色體晶體MIP蛋白基因缺陷有關。應用雷射拉曼光譜研究遺傳性白內障中發現,白內障開始形成時,表現晶體氨酸殘基改變,巰基轉化二硫鍵,交聯成大分子聚合物,使晶體蛋白聚合物處於狀態。

2.非遺傳性 遺傳外,環境因素影響是引起先天性內障另一原因。佔先天性內障1/3。

應該提出是母親妊娠期前2月感染,是導致白內障發生一個不可忽視因素。妊娠期感染(風疹、水痘、疤疹、麻疹、帶狀疤疹以及流感病毒),可以造成胎兒晶體。此時期晶體囊膜發育完全,不能抵禦病毒侵犯,而且此時晶體蛋白合成活躍,對病毒感染,因此影響了晶體上皮細胞生長發育,同時有營養和生物化學改變,晶體代謝,從而引起。妊娠後期,於胎兒晶體囊膜發育完善,有了保護晶體免受病毒侵害作用。

多種病毒感染所致白內障中,風疹病毒感染多見。1964~1965年國有一次風疹大流行,有2萬名兒童罹患風疹症候羣,其中有50%伴發先天性內障,出生時或生後一年內即有晶體。程度與病毒侵犯晶體時間或程度有關。 此外,隨著各種性病發病率上升,疤疹病毒Ⅱ型感染所致白內障應給予重視。新生兒可以母親產道受病毒感染。已有報告病人晶體皮質內培養出疤疹病毒Ⅱ型。新生兒晶體可為透明,但白內障發生。

妊娠期營養,盆腔受放射線照射,服用某些藥物(如劑量四環素、激素、水楊酸製劑、抗凝劑)、妊娠期患系統疾病(心臟病、腎炎、糖尿病、貧血、甲亢、手足抽搦症、鈣代謝)以及維生素D缺乏,可造成胎兒晶體。

先天性內障另一個原因是胎兒後3月發育障礙。典型表現是產兒出生時體重過和缺氧,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已有動物實驗證實宮內缺氧可以引起先天性內障。

總之,非遺傳性先天性內障中,環境因素影響是造成內障原因。因此要強調圍產期保健,減少先天性內障發生。

3.散發性 有1/3先天性內障原因不明,即散發性,無環境因素影響。這組病例中可能有一部分還是遺傳性,常染色體顯性基因突變,第一代有內障,但無家族史,因此確定是遺傳性。隱性遺傳單發病例診為遺傳性。  

先天性內障是一種兒童眼病,但以往我國沒有其患病率統計。近年來通過致盲性眼病和遺傳性眼病普查,總結出我國先天性內障的羣體患病是0.05%(1:1918),於國外(Francois,0.4%)思病率。

於本病是造成兒童失明和弱視原因,優生優育及防盲出發,要減少先天性內障患病率。天津、上海和北京盲童致盲原因調查中,發現22%~30%盲童是因先天性內障而致盲,佔失明原因第二位。此外,有許多兒童因本病而導致可逆弱視。francois回顧以往資料,先天性內障佔兒童失明原因10.0%~38.0%。  

延伸閱讀…

先天性白內障

白內障手術| 白內障症狀與成因| 白內障治療方法

先天性內障有許多種類型,可有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內障,可分為核性、皮質姓及膜性內障。於部位、形態和程度,因此視力障礙。白內障有以下幾種類型。

1.全白內障(total cataract) 晶體全部或於全部,可以是出生後發展,1歲內全部。這是因為晶體纖維發育中期或後期受損害所致。臨牀表現瞳孔區晶體呈白色,有時囊膜增厚,鈣化或皮質濃縮脱位。視力障礙,多雙側性,染色體顯性遺傳見,一個家族內可以數代遺傳。少數隱性遺傳,數性鎖隱性遺傳。

2.膜性內障(membrane cataract) 當先天性完全性內障晶體纖維宮內發生退行性變時,其皮質吸收而形成膜性內障。皮質腫脹或玻璃體動脈牽拉後囊膜,可引起後囊膜破裂,加速了皮質吸收,即表現先天性無晶體。臨牀表現灰白色硬膜,有多少帶色彩斑點,表面規則,有時膜表面可看到睫狀血管,後者可能來胚胚血管膜。有纖維組織伸到膜表面,故稱血管膜性內障或纖維性白內障。單眼或雙眼發病。視力損害。少數病例合併宮內虹膜睫狀體炎。

3.核性白內障(nuclear cataract) 本病,佔先天性內障1/4。胚胎核和胎兒核均受累,呈緻白色,範圍4~5mm,完全遮擋瞳孔區,因此視力障礙。多雙眼患病。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少數隱性遺傳,有散發性。

4.中央粉塵狀白內障(centralpuiverulent cataract) 胚胎期前3月因胚胎核受損所致,胎兒核不受影響。臨牀表現胚胎核的2個Y字縫之間有塵埃狀或顆粒狀,故稱板層粉塵狀白內障。如果胎兒核受損害,臨牀即表現核性內障或板層內障。裂隙燈下可見區內有許多細小白點,範圍1~2.5mm。多雙眼稱,靜止不變,視力影響。

5.繞核性白內障(perinuclear cataract) 此種類型白內障見,佔先天性內障40%。因為位於核周圍層間,故稱板層白內障(1amellar cataract)。靜止發展,雙側性。臨牀表現是胎兒核的周圍繞核,這些是許多細小白點組成,皮質和胚胎核透明。區外周,有「V」字形騎跨帶前後,稱為「騎子」。於核中央透明,視力影響十分。本病發生是於晶體胚胎某一時期代謝障礙而出現了一層。同時可伴有周身其它系統疾病。染色體顯性遺傳,文獻上有報告一家系垂直傳代多達11代,542人中有132人為繞核性白內障患者。

6.前軸胚胎內障(anterior axil embryonic cataract) 此種類型內障是一種先天性內障,佔25%。前Y字縫後有許多白堊碎片樣或白色結晶樣。這些是胚胎期前4個月形成,於混濁侷限,視力無影響,因此需要治療。

7.前內障(anterior polar cataract) 本病特點是晶體前囊膜中央侷限混濁,範圍,有超過0.1mm小白點;亦可,並佔滿瞳孔區,多圓形,可伸入晶體皮質內或是突出到前房內,突出前極部分觸及到角膜,稱為角錐白內障(pyramidal cataract)。角膜中央有應白色侷限性。部分有虹膜殘膜。前內障晶體核透明,表明胚胎後期囊膜受到損害,囊膜反應而形成一個白色團塊,針可團塊拔掉,保持晶體囊膜完整性。雙側患病,靜止發展,視力無影響,可不治療。

8.後極性白內障(posterior po1arcataract) 本病特點晶體後囊膜中央區的侷限性,邊緣,形態一,呈盤狀、核狀或花萼狀。伴有永存玻璃體動脈,中央部分即是玻璃體動脈終止區。數病變為進行性,多數靜止不變。很少有視力減退。青少年時期,後極部皮質區發展,形成放射狀,視力,有影響。

9.縫狀白內障(sutural cataract) 本病臨牀表現是著胎兒核的Y字縫出現鈣質沉著,是3個放射狀白線,因此稱為三叉狀白內障(tri-radiate catarct)。線狀、結節狀或分支樣點構成Y字縫白內障,綠白色或藍色,邊緣。是侷限性,發展。視力影響,需要治療。常有家族史,有傳代家系報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可合併冠狀內障或天色內障。

10.珊瑚狀白內障(coralliform cataract) 珊瑚狀白內障見。晶體中央區有圓形成長方形灰色或白色,向外放射到囊膜,形如一簇向前生長珊瑚,中央的核,視力有影響,靜止發展,多有家族史,常染色體顯性隱性遺傳。

11.點狀白內障(punctate cataract) 日體皮質或核有白色、藍綠色或淡褐色點狀,發生出生後或青少年時期。靜止發展,視力無影響,或只在輕度視力減退。有時可合併其它類型。

12.盤狀白內障(disciform cataract) 本病由Nettleship人 Coppock家庭中發現數名先天性內障,故又名Coppock內障 ,其是在核後之間有邊界盤狀,皮質混濁區後開。範圍影響視力。晶體發生胚胎期第4月,可能晶體局部代謝異常有關。

13.圓盤狀白內障(disc-shaped cataract) 圓盤狀白內障見。瞳孔區晶體有,中央鈣化,並且變,呈盤狀,故名圓盤狀白內障。於晶體無核,中央部變得,橫切時如亞鈴狀。有遺傳傾向。

14.硬核液化內障 硬核液化內障很少見。於周邊部晶體纖維層液化,晶體囊膜內有半透明乳狀液體,棕色胚胎核液化皮質中浮動,有時核液化。皮質液化時,囊膜可受到損害而減少通透性,晶體蛋白退出後刺激睫狀體,或是核浮動刺激睫狀體,因此可有葡萄膜炎或青光眼發生。  

許多先天性內障思者合併其它眼病或,這些合併症存在了視力障礙,因此診治先天性內障時,要重視這些合併症存在,以便採取治療措施。

1.斜視 有1/2以上單眼白內障患者和1/2雙眼白內障思者伴有斜視。於單眼晶體或屈光力改變,致視力下降;或雙眼晶體程度而造成雙眼視力,破壞了融合機制,造成斜視。此外,先天性內障患眼可有某些解剖(如眼球)和某些眼內疾病,可導致斜視發生,並且加重。某些系統性疾患可為先天性內障合併斜視,如Lowe症候羣,Stickler症候羣,新生兒溶血癥及某些染色體症候羣。

2.眼球震顫 先天性白內障視力受影響,不能注視而出現擺動性或是搜尋性眼球震顫,即繼發性眼球震顫,白內障術後可以減輕或消失。如果術後眼球震顫不能消除,影響視力恢復。先天性內障合併眼球震顫可見於某些系統疾病,如下領一眼一面一頭顱發育症候羣,21號染色體長臂缺失,Marinesco-Sjögren症候羣。

3.先天性眼球 先天性內障合併先天性眼球思者,視力恢復是可能理想,即便是白內障術後,視力恢復。先天性眼球存在與先天性內障類型無關,有可能是晶體發育過程中發生晶體時而改變了眼球大小,多遺傳有關。小眼球外,可合併某些眼內組織(如虹膜、脈絡膜)缺損。先天性內障合併眼球者,可見於某些系統病,如Norrie病,Gruber病以及某些染色體畸變症候羣。

延伸閱讀…

長庚醫訊│長庚紀念醫院

兒童白內障的病因有哪些?_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官網

5.虹膜瞳孔擴大肌發育 滴擴瞳劑後瞳孔擴大,因此白內障患者檢查和手術帶來困難。

手術是現時治療內障唯一方案,病人摘取晶體後,需植入單焦或多焦人工晶體取而代之。

以下成因有機會導致白內障,若屬以下類別人士,應提高警覺,定期進行眼科檢查,預防:

到後期,會產生視力障礙,只剩下感光能力。
所以,發現出現初期內障症狀,盡早安排內障檢查,以免情況惡化。

內障手術是唯一公認治療方法。現代醫學技術下,患者可以選擇兩種白內障手術,第一種方法是超聲乳化內障切除手術,運用外科手術摘取晶體,植入人工晶體,改善視力。另一種方法是飛秒激光內障手術。

鏡下進行,醫生利用超聲波乳化系統晶體乳化細碎片。
然後吸出,利用注射器植入適合折疊式人工晶體(單焦或多焦)並於眼球內。

手術過程中飛秒激光白內障切成碎片,能減少角膜內皮細胞損傷;
過程中配合3D眼球圖,能透視眼內細節,增加內障手術安全性及性。

  內障是一種病理性眼科疾病,人人會患上內障。人出生睜眼一刻,睡覺休息,人們無時使用眼睛,數十年外界因素以及眼部老化作用,使得人到了晚年會出現了程度白內障。

  事實上,內障是於眼睛晶狀體中蛋白質發生變性或老化,導致晶狀體喪失了狀態透明和彈性。如果機來比喻眼睛,那麼角膜和晶狀體好比鏡頭,鏡頭了,來講視力不可避免下降了。

  遺傳形式,分為顯性遺傳、隱性遺傳以及性聯遺傳三大類。先天性內障屬於顯性遺傳,可以家族性發病,可發病;可發病,可雙眼發病,同時可伴有眼部或全身其他先天。

  早期診斷和及時手術治療先天性內障,是挽救視力關鍵,延誤治療時機或處理有可能導致兒童視力發育受阻,產生影響。

  新生兒羣體中,有一部分嬰幼兒可能出現陳代謝疾病,例如糖尿病或低血糖,半乳糖血症,副甲狀腺功能導致血鈣症。於新生兒眼睛,這些疾病有幾率誘發白內障發生。

  於孕婦來説,孕期前三個月關鍵,應積極預防各種疾病。如果孕期前三個月發生梅毒、水痘、腮腺炎疾病,有可能誘發腹中胎兒出現晶狀體,感染,發病。
  除此之外,婚期女性若服食過量類固醇、受紫外線過度照射,或出現缺鈣、維生素缺乏、副甲狀腺功能及營養情況,有可能引起腹中胎兒出現晶狀體。

  外傷性白內障是指於外傷,如撞擊、眼部貫通傷、化學性燒傷、輻射、電擊外力因素,導致眼部受傷部位晶狀體而引發眼部疾病。

  外傷性白內障多單眼發生,晶體與外傷性質及程度有關,而且常伴眼部其他損傷。

  治療兒童白內障,建議植入人工晶體

  於雙眼患有內障兒童來説,手術時機4-6個月時,並同時植入人工晶體。

  這樣不但可以將人工晶體放置囊袋內,有助於術後視力恢復以及減少發生青光眼併發症幾率,而且小朋友在手術後無需戴眼鏡。

  於單眼患有白內障兒童而言,手術時間要儘量提前,嬰兒1個月後可考慮手術,但於眼球過,因此建議同時植入人工晶體,4-6個月時二次植入人工晶體。

專家簡介:太和醫院眼科主任,復旦學眼科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及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北省眼科學會委員,湖北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眼生物材料學會常委,湖北省中西醫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十堰市眼科學會秘書長,湖北醫藥學院學報編委。事眼科臨牀,教學,科研工作二十年,對眼科疾病有臨牀診治驗。

周女士:我父親今年65歲,近期雙眼視力,流眼淚,覺得有東西粘眼睛上,有時眼乾。我帶他到社區診所檢查,醫生説有可能患了內障。請問什麼是內障?內障哪些原因引起?

內障主要症狀是視力減退,臨牀上初期時出現視物、眼前固定性黑影、複視。視力下降時有光感。老年性內障,從初期到完全,時間一,數月,長者可達數年,數十年,有可能停止到某一個階段,靜止不變。內障早期區部位是晶狀體周邊,影響視力,影響日常生活,但是晶狀體中心發展,患者會覺得視物,看東西總是看不清楚。兩眼發病可有後,或同時發病,視力進行性減退,於晶體皮質導致晶狀體部位屈光力,可有眩光感,或單眼複視,視度數增加。

引起內障原因有很多。老化、遺傳、代謝、外傷、輻射、中毒和局部營養可引起晶狀體囊膜損傷,使其滲透性增加,喪失屏障作用,或導致晶狀體代謝,使晶狀體蛋白發生變性,形成。先天性內障可以發生出生前或出生後,而家族遺傳因素可使兒童白內障早期發生。

其他和白內障發病有關因素有過度暴露於陽光紫外光下,這可能是熱帶國家白內障多發原因之一。發展中國家,營養可能是內障一個原因。近來研究還表明,幼年反覆急性腹瀉可導致白內障發生。某些常用藥,是眼部或全身應用皮質類固醇,能導致白內障。

李女士:兩年前,我母親查出了白內障。半個月前,我婆婆患了內障。什麼老年人這麼患白內障?老年人外,有哪些人羣患白內障?

張勇:年齡增長,老年人晶狀體會出現退行性改變,其中主要是蛋白質變性,溶性蛋白、鈉和鈣含量增加,鉀和維生素C減少和谷胱甘肽缺乏。晶狀體蛋白中85%為水溶性白蛋白,水溶性白蛋白可以轉變不溶性蛋白,年齡,溶性蛋白含量多;另外維生素C缺乏、晶體PH值改變以及一些有毒物質滲入晶體可引起晶體蛋白變性,產生。於老年人晶體氧化損傷是內障形成最初因素,內障形成危險因素有飲酒過量、吸煙過多、婦女生育過多及某些全身性疾病,但老年性內障形成原因完全,還有待繼續研究。

老年人患上內障之外,一些糖尿病病人併發內障,糖尿病病人因為血糖升高,會導致患者體內代謝,晶狀體內吸收糖份、吸收水分,出現纖維腫脹變性,引起,糖尿病患者內障發生率,發病年齡會,病情發展速度會。

張先生:我白內障不是,右眼瞳孔有一點白色,看東西時有一點,不是完全看不到,我們現在眼藥水。有人説,等白內障熟了手術,我們是不是要等一等?

張勇:目前治療內障方法是手術,通過手術治療,絕大多數患者能恢復視力。內障手術時機沒有規定。以往認為白內障後方可手術,但着手術技術發展,未成熟內障亦可手術治療。於那些視力要求的核性白內障病人,視力0.3或0.5以上可安排手術。

經眾多眼科專家30多年改進、完善,內障超聲乳化技術已成為世界公認、而手術方式。而太和醫院眼科中心開展內障超聲乳化技術,其優勢於:擁有現代化儀器,進行術前評估;內障手術前眼部檢查應包括視功能(光覺、光定位、色覺)。眼常規裂隙燈檢查、眼壓測定。對可疑有眼底病變,可作視電生理檢查、眼B超檢查、黃斑功能檢查,角膜內皮細胞計數測定評估角膜內皮功能情況。術前可以上檢查,評價待手術眼條件,估計術後視功能恢復情況,併術中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和危因素做好準備。

Happy
Happy
0 %
Sad
Sad
0 %
Excited
Excited
0 %
Sleepy
Sleepy
0 %
Angry
Angry
0 %
Surprise
Surprise
0 %